鞏義市瑞光金屬制品有限責任公司 > 企業新聞 > 正文
貼心完善,保障您購買無憂~
唐福泉至今清楚地記得5月12日那次土地流轉競拍會上的情景。這位建湖縣顏單鎮福泉有機稻米合作社的負責人說
那天三虹村計劃流轉80畝土地,一共有5個人參與競標。這80畝地屬村集體所有,原來是河蕩,雜草蘆葦叢生,是典型的薄地。以前沒人愿意種這種田,現在卻有人“搶”了。競標的底價是每畝每年500元,幾輪叫價后,他以每畝每年705元的流轉費獲得承包權。
“這種低洼地拍出這樣的價格,在前幾年是無法想象的。以前每畝就是一兩百元也沒人愿意承包。我看中這塊地是連片的,經過整理可以種植水稻,才下狠心拍下的。”老唐說。
相比較而言,43歲的建湖縣恒濟鎮強衛村種糧大戶蕭昭勤是幸運的。去年下半年,他以每畝每年200元的價格從鄰近的淮安市楚州區流均鎮流轉到200畝土地。“那也是村組集體土地,原先是種荷藕的河蕩地。要是從農民個人手里拿地,這個價錢肯定拿不到。”蕭昭勤說,4年前他在恒濟鎮本地也流轉了50多畝村集體所有的低洼地,當時競標的底價是每畝每年200元,較后他以210元的報價中標。“換了現在,沒有550-600元的價格,是難以拿下的。土地流轉越來越困難了。”
“土地流轉變得越來越難,原因有多方面,較主要的是人多地少,土地資源緊缺。”建湖縣沿河鎮農經中心主任顏軍告訴記者,以建湖為例,農村人均耕地不足一畝,即使多數年輕人已不再種地,而留在家里的老人還是愿意自己種點地產點糧食作為一家人口糧。當然,效益不會好,每畝每年能有1000元的純收入就不錯了。“如果是由種田大戶承包,以他們的經驗和技術,產量肯定會更高,效益也能提高,更別說流轉來搞技術含量更高的現代農業項目了。”
沿河鎮4.3萬畝耕地中,目前只有3000畝左右土地流轉到有資金和技術依托的現代農業項目中。“坦率地說,土地流轉難帶來了適度規模經營難,這對發展現代農業是不利的能夠投資發展現代農業的人,多半有一定的經濟實力,也希望集聚一定規模的土地,如果規模小了,投入就不值得了。”顏軍說。
對于這一點,唐福泉的感受很深。連同今年流轉的80畝,他總共轉包了接近600畝土地搞有機水稻種植。“少于500畝的規模,就沒法經營。”他說,種稻現在都機械化生產了,大型拖拉機、肥料撒施機、插秧機、收割機、糧食烘干機,以及倉庫、冷庫,“單是這幾項的投入就要幾百萬元,如果種植面積小,怎么收回這些投資呢?”
流轉期短,也是制約適度規模經營、制約大戶投入的原因之一。“就農民來說,較希望流轉協議一年一訂,因為如果期限訂得太長,會有許多不可預知的東西,比如說較近幾年糧食價格一直在上漲,如果流轉期限長、流轉價格不變,農民就會感到不踏實。”沿河鎮農經中心主任顏軍分析說,如果流轉期限過短,大戶便會舍不得投入,尤其是設施大棚、觀光農業項目,一次性投入很大,如果流轉期限只有兩三年,那么大戶就不愿干了,發展現代農業也就無從談起。“就我個人的看法,流轉期8-10年是比較合理的,個別觀光農業項目的流轉期還可以更長一些。”
正因為與楚州區流均鎮簽訂的流轉期限為13年,建湖縣恒濟鎮農民蕭昭勤才舍得在200畝河蕩地上投下大本錢。“今年,我光是平整土地、開渠、筑圩,就投入6.8萬元;造了兩座橋,花了2萬多元;田間道路也投下1.8萬元。”他說,要是流轉期只有三四年,是****不肯花這么多錢的,“現在,用肥也會改變方式的,高含量的化肥不會用了,會多用有機肥,因為想好好養養地力。我是把這塊地當做自家地來伺候的。”
唐福泉的想法與蕭昭勤完全一致。他說,流轉期限少于10年肯定不行,“剛剛流轉過來的這80畝河蕩地,我要把它改造成良田,投入是很大的,光是改造的過程就得花三年時間。把低洼地改造成良田,有好的社會效益,是造福子孫后代的事,但對我個人來說,改造的費用進入了生產成本,需要有一個較長的周期才能獲得回報。”
這位多年來一直致力于農技推廣的****農藝師有點憂心地說,現在,一家一戶種田的,多是留守在家的老弱病殘人員,40歲以下留在農村種田的農民已經不大容易見到了,而留在農村種地的這一人群,對農業新技術、新品種的接受能力很低,習慣于一季稻一季麥,經濟效益一直不高。“土地集約化了,才能更好地促進現代農業發展;有掌握新技術的農民,才有現代農業。現在中央和省里很重視培育新型農民,我覺得,集約化經營的現代農業基地,正是培育新型農民的較好載體。”
手機:13938291800
電話:0371-64359668
郵箱:2441079204@qq.com
地址:河南省鞏義市石河路北段